股票回購
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現金等方式,從股票市場上購回本公司發行在外的一定數額的股票的行為,公司在股票回購完成后可以將所回購的股票注銷。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公司將回購的股票作為“庫藏股”保留,不再屬于發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參與每股收益的計算和分配。庫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如發行可轉換債券、雇員福利計劃等,或在需要資金時將其出售。股票回購可作為一種重要的反收購措施而被運用。
股票回購對股市應能產生兩方面的積極影響:
首先,股票回購能夠有效維護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不被過分低估。國外的經驗表明,當公司股價相對于公司凈資產甚至現金資產被嚴重低估時,它向市場傳遞的是不利于公司發展的錯誤信號,公司就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股票回購向市場傳遞公司對股價嚴重低迷不滿的信息,能夠扭轉股價過分低迷的現狀。一旦實施回購,公司每股凈資產和盈利能力等財務指標都將得到提高,能夠提升公司的投資價值。 將這種意義放大,股票回購對整個股票市場的意義就在于,它能夠避免市場出現上市公司投資價值被普遍低估的現象長期存在,在現階段對穩定股市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其次,股票回購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大背景下,允許股票回購對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東來說較大的現實意義,會促使上市公司在情況允許的前提下積極嘗試。比如,在股價嚴重低估的情況下部分股票回購能夠促使股價回升,能夠穩定并提高其持有股份的市場流通價值。而且,在需要給予流通股東補償的情況下,適當減少社會公眾股的數量就等于說可能降低獲得上市流通權利需要支付的對價。
通過股票回購,調節股票供應量,實現股價的價值回歸。股票價格決定于股票內在價值和資本市場因素,通常在宏觀經濟不景氣時,股市進入低迷狀態,持續低迷引發股票拋售,導致股價下跌,流動性減弱的惡性循環,公司在本公司股票嚴重低估時,積極進行回購:一方面,收購價格傳遞公司價值的信號,具有一定示范意義,另一方面減少每股凈收益的計算基數,在盈利增長或不變情況下維持或提升每股收益水平和股票價值,減輕經營壓力。在市場過度投機的情況下,釋放先前回購形成的庫藏股進行干預,增加流通股的供應量,減少投機泡沫,使股價回至正常價格,股票回購使虛擬資本價格變動更接近于實物生產過程,使虛擬經濟與實物經濟緊密相聯,避免了股票價格的大起大落。
股票回購是公司股利分配的替代手段。股東收益包括股票分紅派息收入與股票轉讓的資本利得收入,一般來說,國家對前者課以較高的個人所得稅,而對后者課以較低的資本利得稅,若公司分派現金股利,則股東不得不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公司實行股票回購,股東擁有選擇權,具有流動性偏好的股東,轉讓股票取得現金形態的資本利得,而繼續持股的股東由于所持股票的每股盈余提升,使個人財富增加,并且相關的資本利得稅遞延到股票出售時繳納,因此基于稅收的考慮,公司常以股票回購替代現金紅利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