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綜合指數
由于恒生綜合指數只包含33只成分股,當幾只市值較大的股票價位有輕微的漲跌,恒生綜合指就會十分波動,同時,在90年代以后,大量中國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香港股票市場的基礎因此迅速擴大,上市公司的行業也日趨多元化,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套更具廣泛代表性,并更能清晰反映各類行業表現的股市指數--恒生綜合指數便應運而生了。恒生指數,由香港恒生銀行全資附屬的恒生指數服務有限公司編制,是以香港股票市場中的33家上市股票為成份股樣本,以其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平均股價指數,是反映香港股市價幅趨勢最有影響的一種股價指數。該指數于1969年11月24日首次公開發布,基期為1964年7月31日.基期指數定為100。
恒生內地綜合指數,顧名思義,就是指跑到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的股票的指數。恒生行業綜合指數包括(能源業)、(原材料業)、(工業制品業)、(消費品制造業)、(服務業)、(電訊業)、(公用事業)、(金融業)、(地產建筑業)、(資訊科技業),以及(綜合企業).挑選準則:二百只成份股將會根據其業務而編制到所屬之行業.恒生綜合指數,就類似大陸的上證綜指了。簡而言之:行情一般看綜合指數為主。綜指下跌,其他指數很難獨善其身。
恒生綜合指數的成份股具有廣泛的市場代表性,其總市值占香港聯合交易所市場資本額總和的90%左右。為了進一步反映市場中各類股票的價格走勢,恒生綜合指數于1985年開始公布四個分類指數,把33種成份股分別納入工商業、金融、地產和公共事業四個分類指數中。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的選取原則如下。
(1)按股票市值大小選擇,必須屬于占聯交所所有上市普通股份總市值90%的排榜股票之列(市值指過去12個月的平均值)。
(2)按成交額大小選擇,必須屬于占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成交額90%的排榜股票之列(成交額乃指過去24個月的成交總額)。
(3)必須在聯交所上市滿24個月以上。
根據以上標準初選出合格股票后、再按以下準則最終選定樣本股:
(1)公司市值及成交額之排名。
(2)四個分類指數在恒生綜合指數內各占的比重需大體反映市場情況。
(3)公司在香港有龐大業務。
(4)公司的財政狀況。
自2003年年中開始,恒生綜合指數逐漸由2003年4月25日低位 8,331 點反彈,進入長達四年半的牛市。于2003年6月17日重上 10,000點后,更先后于2006年12月28日及2007年10月18日分別突破 20,000點及 30,000點,并于 2007年10月30日升下歷史新高 31,958.41點。但受“開展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方案”(港股直通車)落實遙遙無期、內地股市由高位大幅調整及美國次按風暴惡化等利淡因素拖累,恒生綜合指數由高位反復下跌,于2008年1月22日跌穿被視為牛熊分界線的 250天移動平均線,跌至 2008年3月14日的低位 21,041.25點,及后雖曾一度反彈至 26,000點水平,但隨著美國次按風暴新一波危機爆發,受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國國際集團陷入財政困難等消息拖累,恒生綜合指數每況愈下,更于 2008年10月27日報出最低位10,676.29點,為04年5月以來的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