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里乾坤——七卡股經紅皮書系列
- 軟件類別: 金融書籍
- 授權方式: 免費版
- 軟件評級: ★★★★★
- 軟件語言: 簡體中文
- 軟件大小: 2335KB
- 解壓密碼: m.waiben.cn
也就是說,早期的證券市場,在還未發展技術指標及使用電腦分析之前,以手工在方格紙上繪圖,一般都會先描繪出股價的K線圖(西方則以美國線為主),再搭配數條移動平均線。有了這個雛型之后,接下來,股民們會觀察在一段時期內,K線所醞釀的形態。如果,K線上的確已經出現形態學上所說的走勢時,股民們便會在圖表上畫下第一條直線,這一條線往往是一條“頸線”(請參考《股經》第二章),因此,“頸線”便成為圖表中所畫出的第一條“切線”。
繼《笑傲股林》、《股林高手》、《股經》及《K線大法》四本書之后,本書《線里乾坤》內容,以探討股價切線學為其主要的重點。如前所述,切線學、K線學及形態學三者為不可分割的股價分析系統,而且,也是早期古典股價分析理論的基礎。因此,《股經》、《K線大法》及《線里乾坤》三本書,實際上可以視為初學技術分析者的入門三部曲。然而,關于這些理論的書籍,市面上已經出版甚多,筆者之所以再撰寫這本書,主要是基于技術分析整體性的考量。
股不下K線學、形態學、切線學、統計學、波浪理論、“股價十四大結構”等等理論,依筆者個人的看法,其相互間息息相關無法分割,僅以單一一種理論看待股價時,猶如以管窺天,很容易見樹不見林。因此,在《線里乾坤》中所介紹的切線學,大部分會融入其他理論一并說明,以求旁征博引,融會貫通。
在技術指標尚未被充分利用之前,股民們通常利用切線的技巧來尋找壓力和支撐。然而,什么是切線呢?簡單說,就是拿一支筆,拿一把尺,在K線的圖表上拉出直線。可以拉一條線,可以拉兩條線,也可以拉出無數條線,重點是,拉哪一條線才有意義呢?這一點,正是筆者撰寫本書的主要目的,更可以借此機會,理清長久以來,讀者們在實際圖表上作切線時所遭遇的麻煩。
早期的切線理論,一般都只有在“直線”及“角度”上頭做文章,近幾年來,新的“切線理
論”不斷被發表,其中最大的差別,在于加入了“三角函數”、“矩陣”與“弧線”。以“弧線”的觀點為例,它比“直線”更符合自然的法則,“弧線”的原理中,包含了“時間”的要素,正是這個論點,掀起了股價分析界的大革命。
股不下大部分的讀者都知道,股價分析包含了量與價的分析,當中,很少人注意到“時間”的問題。或者說,多年來,分析師們根本就沒有辦法解決“時間”的問題。然而,現代的分析理論中,量、價及“時間”分別為股價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雖然,本書內容在切線的領域中,也沒有辦法完全解決“時間”的難題,但是,“弧 線”的觀點,在我們研究“時間”的困境,似乎已經露出了一道曙光。
當你開始閱讀本書時,必須不斷回想《笑傲股林》、《股林高手》、《股經》及《K線大法》等四本書的內容,不僅因為書中會一再地引證之外,筆者更有意讓讀者借此機會,將這五書的精髓融為一體。最后,筆者將把“股價十四大結構”的原理與應用,在《股法無邊》一書中,為讀者做一次翔實的總結。至此為止,我們算是已經跨越了一個臺階,接下來,《股往金來》及《錢龍選股》這兩本書,將引領讀者進入實戰肉搏的真實市場。
在本書中,主要是以“切線學”為探討的重點,然而,書中的最后,筆者另外加上一個附。在附篇中,計有十一及十二兩章,主要是探討“程式交易”的方法與作用。程式交易又稱為“機械式交易”,這種交易法一般盛行于歐美的基金公司及部分經紀人間,由于它算是近年來國際間頗為流行的股票交易法則,因此,筆者特于本書的末了,藉兩章的篇幅介紹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