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期貨行情
長期跟蹤農資價格的武漢市物價局副調研員夏思祥說,作為大豆榨油后的下游產品,豆粕價格上漲主要由于國際大豆市場供應減少。夏思祥分析,目前,我國大豆對外進口依存度超過80%,國內大豆油脂加工企業在進口大豆時大多由國際市場“點價”交易。因此,國外大豆市場發燒,國內也跟著“感冒”,漲價就不可避免。
游資炒作也是豆粕價格飆升的一大推手。今年以來,大連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貨成為備受投資者關注的品種。伴隨資金不斷涌入,豆粕合約的持倉總量也呈現大幅增長態勢。8月24日,持倉量占據大商所9大上市品種全部持倉量的近60%,顯示出大量資金“云集”到這一品種上。伴隨持倉量的放大,豆粕期貨合約的成交量也大幅增長。據大連商品交易所數據顯示,4月份,成交量為1420萬手,占比46.98%。而到8月,成交量超過5400萬手,占比達63.64%,同比增加近9倍。
上年天氣干旱導致農作物減產,許多巴西農戶手頭資金匱乏,因而市場最初曾預計2012/13年度玉米播種面積可能大幅下滑。不過目前播種前景已經改善。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上周將阿根廷玉米播種面積數據上調,不過仍比上年減少12%。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分析師Esteban Copati稱,八月份幾乎每天都在下雨,土壤墑情非常理想。價格繼續上漲,農戶的資金狀況改善。
食用油價格穩中有升。每500克散裝菜籽油、大豆油零售均價分別為6元、5.5元,與上月環比均持平,與去年同比分別下跌4%、6.78%;5升桶裝金龍魚大豆油59.8元,大豆調和油66.43元,花生油120.63元,與上月環比分別上漲1.01%、上漲0.88%、持平,與去年同比分別上漲1.51%、3.43%、8.95%。受美國數十年不遇的旱情影響,美豆產量堪憂,推動國際豆類價格連續大幅飆升。目前國內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格每噸已突破5000元,而9月又將迎來大專院校開學及“中秋”佳節,預計后期大豆油價格將有小幅上升。
國際市場重要商品價格監測結果顯示,巴西豆粕現貨價和美國芝加哥商交所豆粕合約價從6月初便一路攀高。截至8月底,漲幅均超過100美元,其中巴西豆粕現貨已達每噸643美元,漲幅達187美元。國際大豆及豆粕市場價格升高,直接帶動了國內市場價格竄高。此外,據新華社報道,豆粕價格升高也有游資炒作的因素。
今年以來,美盤大豆、豆粕分別上漲了44%和71%,國內現貨大豆、豆粕分別上漲了10%和60%,大連大豆、豆粕期貨分別上漲了16%和58%。此輪漲勢的背景是年初南美大幅減產和美國干旱減產造成今年全球大豆供應異常緊張,大連豆粕持倉總數在6月份出現新高,在7月份超過300萬手,8月下旬超過350萬手。
隨著油粕價格的大幅上漲,油廠壓榨利潤逐步回升,最高曾達到700元/噸,8月份后有所回落,但總體上壓榨利潤仍有一定盈利。隨著后期進口大豆成本的繼續攀升,油廠對下游產品價格上漲預期較強。同時,截至8月底油廠豆粕庫存為304萬噸,其中豆粕凈庫存為104.7萬噸,未執行合同為200萬噸,豆油商業庫存高達117萬噸,因此短期內粕強油弱的局面難以改變。此外,根據船期看,預計8-10月份大豆到港數量僅為1300萬噸,加上預計8-9月份國儲拋售的160萬噸,也僅僅達到之前的平均水平。總體上,由于豆粕庫存壓力不大和豆油庫存仍有一定壓力,油廠仍以挺粕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