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期交易
中遠期交易:是以現貨倉單為交易的標的物,采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的集中競價買賣,統一撮合成交,統一結算付款,價格行情實時顯示的交易方式。真正意義的中遠期交易市場和期貨市場的本質區別在于,前者是進行實物商品交易的場所,強調物流的轉移,后者基本功能則是發現價格和管理風險。中遠期交易是繼證券、期貨之后又一新型的投資熱點,以其風險適中、商機大、收益快,更為廣大投資者所青睞。中遠期交易就是交易商通過電子交易平臺進行中遠期標準化電子合約撮合競價、成交、交易結算以及轉讓。它是介于貿易和金融之間的新型交易形式。
中國國內可查的由部委或者地方政府批準的、交易比較活躍的中遠期交易市場已有近80家。其交易的品種,則涵蓋農產品、金屬、能源、化工產品、原材料、貴金屬、碳排放權衍生品等。
從2009年起,相關整治已歷經多次,但因始終缺乏相應法規條例的支撐,均未見到明顯效果,反有愈演愈烈的趨勢。2009年底,中國的中遠期交易市場約在200余家左右。但在已經叫停的前提之下,目前中遠期交易市場的數量,卻暴增到500家至800家左右。
健全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管理制度,上海有關部門將開展調查研究,加強制度建設,健全市場交易、交易資金管理等制度,進一步規范市場行為,保護市場各方合法權益和社會公眾利益,防范市場風險。此外,還將加強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日常監管,深入研究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監管模式,運用先進技術,加快建設政府部門聯合監管平臺,加大監管力度,及時掌握市場股東、主要負責人變更等情況,動態跟蹤市場運營,規范市場交易資金管理,定期組織會計、審計事務所對市場進行審計。
從中遠期電子盤交易所的火爆態勢可以看出,國內在現貨市場中遠期交易方面的需求是很大的。據此統計,目前全國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恐怕已接近400家。上述人士表示,國內中遠期交易在起初的時候,還是比較規范的,到了后來就越做越不規范了,逐漸成為地方和個人追逐利益的工具。國際上發展的好的市場都是從現貨交易、再到中遠期交易,最后發展到期貨期權市場,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中遠期交易介于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之間,從理論角度是現貨交易的一種,但其借用了期貨的套期保值功能,引入了風險防控機制。另外,目前中遠期市場的管理人員都有期貨行業的從業經歷,當初開始進行中遠期交易也的確把它當做“變現期貨”來操作,但由于它的期限是6個月以內,加之如果嚴格按照20%的保證金來管理的話,事實上它更貼近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