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基金
債券
銀行
權證
港股
外匯
期指
期貨
黃金
半導體板塊概念股有哪些
日期:2017-11-14 00:00:00 來源:互聯網
半導體板塊今日大幅回調,板塊整體跌幅超2%領跌兩市。截至發稿,揚杰科技(28.410, -2.16, -7.07%)(300373)跌逾8%,三安光電(27.220, -2.19, -7.45%)(600703)、長電科技(24.250, -1.44, -5.61%)(600584)、上海新陽(40.790, -1.92, -4.50%)(300236)跌逾6%,通富微電(12.800, -0.42, -3.18%)、國星光電(22.140, -1.05, -4.53%)、中穎電子(35.010, -1.82, -4.94%)等跌逾5%。
半導體板塊概念股有哪些?半導體概念股龍頭一覽:
日本東芝公司日前也表示,該公司與美國貝恩資本公司為主導的聯盟就轉讓其半導體子公司“東芝儲存器”股權一事已簽署協議。
在此背景下,今日超八成半導體概念股上漲。同花順(62.50 +0.81%,診股)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日收盤,70只半導體概念股中,有57股上漲,占比81.43%。其中弘信電子(59.99 +9.99%,診股)漲停,華微電子(9.13 +4.82%,診股)、通富微電(12.60 +4.05%,診股)、盈方微(7.50 +3.88%,診股)、潤欣科技(17.18 +3.74%,診股)、天孚通信(29.72 +3.66%,診股)、紫光國芯(37.18 +3.31%,診股)和三環集團(24.59 +3.10%,診股)等個股漲幅超3%。
一邊是國內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一邊是芯片仍為我國大宗進口工業產品,這種供需不平衡的情況衍生出芯片企業的市場機會(備注:半導體是制造芯片的材料,芯片屬于半導體行業)。
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1萬億元,帶動產業規模達10萬億元。從2016年全年的數據來看,我國工業品進口金額排名第一的是集成電路芯片,芯片國產替代率提升仍存在較大空間。
提升國產芯片的質量,國內企業除了在芯片上加大研發力度外,進行海外并購也是主要的途徑之一。
9月14日,全志科技(32.62 +0.62%,診股)的投資者活動關系記錄表顯示,公司主要產品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芯片和智能電源管理芯片,可廣泛應用于個人、家庭、汽車等各類終端電子產品之中。同時,公司即將發布“飛控、圖傳、錄像、光流”四合一的單芯片無人機解決方案MR100。
8月10日,中科曙光(36.89 +0.05%,診股)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開始在核心芯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先進計算領域積極布局,取得重要進展。公司新增申請專利96項,其中發明專利56項;獲得專利授權59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5項。
9月24日,我國私募投資基金凱橋正式斥資約49億元收購了英國芯片巨頭Imagination。8月10日,華勝天成(11.15 -0.18%,診股)攜手中域高鵬資本,以19億元收購物聯網芯片企業泰凌微電子82.7471%的股權,完成交割。
民生證券認為,國內目前在核心GPU(圖形處理器)研發進程起步較晚,而重新開發GPU架構的門檻和成本非常高,導致國內核心芯片技術受制于人,而Imagination曾經是蘋果的主要GPU芯片供應商,國內企業順利收購將有利于Imagination全球業務繼續展開,也有助于完善國內人工智能芯片產業鏈,有望達成雙贏局面。
除上述提及個股外,同花順統計顯示,截至最新,29只半導體概念股發布了前三季度業績預告。超華科技(6.89 +0.88%,診股)、滬電股份(4.94 +0.82%,診股)、金安國紀(16.75 +0.48%,診股)、歐比特(16.08 +2.62%,診股)、福晶科技(16.62 +1.84%,診股)、東晶電子(17.64 -1.84%,診股)和國科微(60.28 +0.82%,診股)等7股前三季度預告凈利潤同比增幅超100%,滬電股份、金安國紀和福晶科技預告前三季度凈利潤超億元。
芯片作為資本、科技雙重密集型的行業,在國外企業有明顯優勢、國內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相對較弱的情況下,短期內無論是依靠自主研發產品產生利潤,還是通過并購企業來實現營收增長的難度都較大,值得投資者警惕。 更新時間:2017-11-14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