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行業股票2022業績分析:個人養老金領取稅率確定為3%
日期:2022-09-30 13:55:52 來源:互聯網
個人養老金領取稅率確定為3%,保險行業明確參與規則9 月27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個人養老金稅前扣除限額為每年12000 元,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的實際稅負為3%,相較于之前稅收遞延養老保險7.5%的平均領取稅率,有較大幅度下降。此外,政策實施追溯到今年1 月1 日,顯示了支持個人養老金發展的堅定決心。9 月29 日,銀保監會下發《關于促進保險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通知》),明確了保險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業務的要求,將合資格保險產品擴展至年金和兩全保險。繼今年4 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后,各項后續政策漸次落地,個人養老金制度穩步推進。
合資格保險產品擴展至常規年金和兩全保險
保險行業分別于2018 年和2021 年試點了稅收遞延養老保險和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受制于試點范圍有限和缺乏配套措施,發展規模較小,合計保費規模僅十多億元。《通知》將合資格保險產品大幅擴展至常規的年金和兩全保險。我們認為稅收遞延養老保險和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可能已經完成了其歷史使命,未來常規保險產品將成為保險業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主要載體。合資格保險公司要具備所有者權益不低于50 億元、綜合/核心償付能力不低于150%/75%、責任準備金覆蓋率不低于100%、近3 年未受過重大行政處罰、信息系統完善等條件,我們認為上市壽險公司均應具備上述條件。
金融行業積極參與
個人養老金可以投資四類金融產品,包括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和公募基金,這些金融產品需要遵循“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的原則,參與個人養老金的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需要經相關金融監管部門確定。今年6 月,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的管理規定于今年6 月開始征求意見;特定養老儲蓄試點將于11 月在合肥、廣州、成都、西安和青島五個城市開始,總規模不超過400 億元。個人養老金制度建立之前的相關金融產品,如養老目標基金、養老理財等有望被納入個人養老金的管理框架,相關管理規定也有望陸續落地。
養老保險三支柱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確立,明確了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發展方向。參與者依托個人養老金賬戶開展多種合格金融產品的投資,自主決策,自擔風險。在繳費階段稅前扣除,投資積累階段暫不征稅,在領取收入階段繳納較低稅率,可以有效激勵繳納個稅人群的參與意愿。3%相當于現行個稅體系中的最低檔稅率。截止2021 年末,由政府主導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和雇主主導的第二支柱(企業/職業年金)分別積累了11.1 萬億和4.4 萬億的基金規模,由個人主導的第三支柱規模仍然較小,有望在個人養老金制度下取得長足發展。
助推商業養老保險發展
我們認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對保險公司而言,機遇大于挑戰。挑戰方面,有更多的金融機構可以參與第三支柱,保險公司面臨更多跨界的競爭者;機遇方面,個人養老金制度會提升全社會對于養老金融的關注度,加大對養老金融的投入,惠及所有金融產品。我們認為,保險產品的優勢在于其較長的期限和具有最低保證回報,這是其他金融機構所不具備的優勢。當前保險行業正在經歷經營模式的轉型升級,健康險銷售壓力增大,長期儲蓄和養老保險正成為行業保費增長的新動力。我們人認為個人養老金制度對于保險行業的商業養老保險和長期儲蓄類保險業務有促進作用。
風險提示:壽險行業新單保費持續大幅下滑,投資遭受嚴重損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