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金融熱點快評-MLF利率近兩年首次下調 政策調整可更趨靈活
2019 年11 月5 日,央行續作MLF 同時將MLF 利率由此前的3.3%下調至3.25%,引發市場熱議。主要關注點如下:
第一,央行續作MLF 同時調低MLF 利率。2019 年11 月5 日,央行如期續作MLF4000億元,續作量與到期量基本持平,對流動性總量影響不大,但MLF 利率由3.3%下調至3.25%,為2018 年4 月份以來首次調降,引發各界關注。2019 月8 月央行啟動LPR 改革,MLF 為LPR 報價關鍵基準,此前國常會強調要令最終貸款利率明顯下降,因此市場普遍預期央行將通過調低MLF 利率引導LPR 下降。但從三次LPR 報價看,LPR 整體出現下降,但MLF 利率未做調整,這意味著LPR 中的加點部分,即商業銀行要求的風險補償下降。考慮到當前經濟依然面臨下行壓力,調低MLF 利率有助于降低商業銀行流動性成本,穩定商業銀行收益,為商業銀行投放信貸提供更多支持。
第二,MLF 利率降低不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此次MLF 利率調降后,貨幣政策轉向寬松論調再起。結合LPR 報價及央行此前操作看,難言貨幣政策轉向寬松:一是LPR 報價是MLF 加點生成,10 月份LPR 報價未做調整,反映出商業銀行所要求的風險溢價部分下降難度較大,央行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商業銀行成本,引導信貸投放。二是當前部分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經營出現困難。貸款定價基準持續下降會直接影響商業銀行資產端收益,這對以信貸資產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中小銀行會產生較大影響,容易引發市場風險。三是此次MLF 利率僅下降5 個BP,幅度較小。因此此次MLF 利率調降更多是對市場意愿的反映,有助于穩定商業銀行經營,鼓勵商業銀行信貸投放意愿,后續持續調降MLF 利率可能性較小。
第三,政策調整應更趨靈活,可考慮增大MLF 利率彈性。LPR 改革后,市場對LPR報價關注度較高。對于后續政策調整,建議關注以下方面:一是LPR 并不適合出現連續下降。在全球“降息潮”背景下,各界對央行“降息”普遍抱有更多期待。目前我國貨幣政策操作仍處在“正常”空間,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利率仍有下降必要,但應避免持續下降。利率不斷下降容易形成貨幣政策持續寬松預期,不利于央行進行預期管理。同時,若LPR 出現持續下降,可能引發當期貸款需求疲弱,一旦形成利率連續下降預期,企業為降低利息費用可能會導致信貸需求出現延后,這對當前“穩增長”工作不利。二是央行可根據招標情況對MLF 利率進行動態調整,即“有升有降”,增大MLF 利率與市場利率變化相關性,同時可相應對利率變化幅度進行更小幅度調整,在堅持“穩健”基調的同時避免對銀行利潤產生持續性壓力,防止銀行資產出現定價風險。三是要持續關注市場利率和最終貸款利率走勢,及時評估政策效果。貨幣政策調整存在滯后性,此前LPR 調整后效果顯現需要時間,后續要做好流動性總量管理工作,密切關注政策落地情況,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商業銀行穩健經營之間做好政策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