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市場跟蹤框架
短期市場的糾結
10月CPI大幅走高至3.8%,遠高于前值和市場預期,環比持平于0.9%,明顯高于季節性漲幅。未來通脹還將繼續沖高,短期經濟難以擺脫類滯脹狀態,這是短期市場糾結的重要所在。此外,此前證監會松綁創業板再融資、期權大擴容等,市場解讀較為負面,擔憂股市擴容和做空導致市場下跌。
中期不悲觀,底部中樞上移中,下跌帶來布局機會著眼于11月行情,我們認為基本面支撐作用增強、中美貿易談判緩和、及11 月MSCI 擴大納入A 股比例帶來500億被動增量資金,后繼行情仍值得期待。在底部中樞上移的過程中,下跌反而帶來優化中期配置結構的良機。
基本面支撐作用增強。按美元計價,10月我國出口同比-0.9%,進口同比-6.4%,均好于前值和市場預期均值,外需略有改善。短期CPI有沖高壓力,但食品價格推動的通脹不會導致上市公司毛利率下降。三季報顯示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底部已現,中小創盈利增速由負轉正且強于主板。這可能說明從17年4月開始的庫存去化周期可能已接近尾聲,2019年三、四季度大概率是業績的底部。
中美貿易談判繼續向緩和方向發展。我們此前一直判斷,與今年一季度類似,未來數月將是中美經貿關系的改善期。第一階段協議簽署概率較大,只是時間上存在不確定性。
外資流入的大趨勢不變。韓國、中國臺灣市場在MSCI納入之后,均得到外資連續5-10年的凈流入,從當前時間點看,未來外資長時間持續凈流入A股的趨勢不變。10月份以來,北向資金延續凈流入規模超過320億元。11月8日,明晟公司(MSCI)宣布,MSCI指數將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5%提升至20%,11月26日收盤后生效,預計帶來超過500億美金被動資金流入。
行業配置關注低估值、高景氣與部分周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