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裝飾行業報告:新增專項債限額提前下達 年初基建增速有望穩步提升
近日,財政部官網發布消息,經國務院同意,近期財政部提前下達了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 萬億元,占2019 年當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2.15萬億元的47%....要求各地盡快將專項債券額度按規定落實到具體項目,做好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工作,早發行、早使用,確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見效,確保形成實物工作量,盡早形成對經濟的有效拉動。點評如下:新增專項額度有望帶動2020 年一季度基建增速穩步提升
我們認為,專項債額度的提前下發有望帶動2020 年一季度基建投資增速穩步提升,這主要有兩個因素驅動:
首先,新發專項債額度中基建類占比有望顯著提升。我們在報告【基建類專項債究竟對接了什么項目?】(2019-11-21)提到,今年新增額度在2019年9 月底全部發完,從專項債類型來看,泛基建類型專項債單季度新發金額占比逐季顯著提升,前三季度分別為27.5%、30.3%、47.8%。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9 月4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在專項債資金不得用于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置換債務以及可完全商業化運作的產業項目”,因此預計后續經營類基建項目相關占比會延續提升趨勢。
其次,此次提前下發額度可能在量和資金到位速度上均優于2019 年一季度。在去年12 月底人大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2019 年地方債后,多數地區并未完成前期項目儲備工作,2019 年一季度專項債的發行和落地節奏都偏慢。而今年中央相關部門在三季度就提前下達專項債額度提前下發的通知。根據10 月份財新報道,山東、甘肅等多地市發改委網站公開信息顯示,8 月底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組織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的緊急通知,各地有更充裕的時間去依據《政府投資條例》編制項目可行性報告等文件。從量上看,若新增額度在2020 年一季度全部落地,專項債一季度發行額將同增50.15%。
基建的政策定位或仍偏向“托而不舉”,中期基建增速仍不宜過分高估
我們在報告【基建類專項債究竟對接了什么項目?】(2019-11-21)提到,基建類專項債所對應項目的資金撬動作用或極為有限。“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經營性專項收入,且償還專項債券本息后仍有剩余專項收入”重大項目相對較少,多數項目可能無法采用“專項債+銀行貸款”的模式進行融資建設。基于文章調研樣本,過半項目本身收益性較弱,未來還款來源仍對地產相關收入有較大依賴。
我們認為中期內基建相關政策仍將以“穩”為主,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和防控風險仍是中長期內各項基建相關政策的重要前提。但在“穩就業”的政策目標下,仍有避免經濟快速下滑的必要性,后續加碼逆周期調節的相關政策或持續推出,而力度則會更為審慎。
投資建議
在逆周期調節政策逐步落地的背景下,我們對于建筑行業估值水平相對樂觀:行業景氣下滑已經較充分地反映在了估值上;更應重視的是行業、子行業、區域龍頭的市占率提升和穩健增長;隨著投資行為因素的變化(比如減持行為的削減),建筑板塊估值水平目前或已具有較好的風險收益比。以上諸因素的變化可能會使得建筑行業估值水平顯著回升。具體來說,建議關注建筑央企(如中國中鐵、中國建筑、中國鐵建、中國交建等)、地方區域性國企(四川路橋、山東路橋、上海建工、隧道股份、高新發展等)、細分行業龍頭(蘇交科、中設集團、金螳螂、名家匯、華體科技、鴻路鋼構等)、低估值高性價比(騰達建設等)等標的。維持行業“強于大市”評級。
風險提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速下滑;政策推進不達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