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產品創新分析
近年來,農業生產的各項費用大幅度上漲,而農業保險保障金額并未隨之調整,不僅與農業生產總成本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業保險產品即使與直接物化成本比也有較大距離。農業保險產品2007—2012年,黑龍江省的玉米畝均總成本由345.3元上升到924.2元,其中農業保險產品畝均物質和服務費用由155.9元上升到344.6元,農業保險產品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但在此情況下,玉米的保障金額僅為150元/畝,一直未發生變化,導致風險保障水平大幅下降。同時,農業保險的產品單一,缺少選擇性。如目前大宗農產品的政策支持體系正在改革,臨時收儲等政策將逐漸退出。在市場風險逐漸加大的情況下,糧食品種的價格保險、指數保險、區域產量或收入保險等產品仍是空白。此外,現行農業保險產品以省為單位統一規定,實行統一費率、統一保額,農民的可選擇余地很小。但在一省范圍內的不同地區間,農業生產的成本不同,有高有低;面臨的災害風險不同,有輕有重;農民對參加農業保險的不同需求不能得到滿足。
目前,我國在分散農業保險風險方面主要采用的是商業辦法。一是傳統的成數分保,如某保險公司承保的農業風險實行25%成數分保,農業保險產品即將25%的保費、農業保險產品風險責任同時轉移到國內外的再保險公司。這實際上將公司的業務量縮減了25%。二是購買超賠再保險,如某保險公司對成數分保后公司自擔風險部分,還對農業保險產品賠付在80%~120%部分購買超賠再保險,2012年,公司支付超賠再保險費用達500萬元。三是設立農業大災基金,如農業保險產品北京市規定賠付率為300%以上,即超過再保險賠償限額的農業巨災風險,由政府啟動應急預案,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予以解決。市政府專門設立了農業巨災基金,農業保險產品每年按農業增加值的1‰提取存入專戶,實行專款專用。盡管采用商業性再保險方法能夠起到風險分散的作用,但對以財政補貼為主要保費來源的中國農業保險來講,弊端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成數分保為國際再保險公司開展國內農業保險業務提供了通道;二是不管是成數分保,還是購買超賠再保險,都需要支付大量的費用,致使國家財政補貼資金外流。
- ·10月18日市場熱點分析:航天軍工概念股12只2022-10-18
- ·電池產業2022最新熱點分析2022-10-12
- ·創業板股票業績預告2022最新熱點分析2022-10-12
- ·國際貨幣市場包括哪些內容2022-08-31
- ·國際金融市場概述2022-08-31
- ·國際金融市場交易機制簡介2022-08-31
- ·美國金融體系模式簡介2022-08-30
- ·股票衍生品策略2022-08-30
- ·美國衍生品市場發展簡介2022-08-30
- ·中國期貨市場創新與發展簡介2022-08-29
- ·期貨期貨交易分析2022-08-29
- ·中國期貨市場規模到底有多大規模2022-08-29
- 農業保險產品創新分析
- 近年來,農業生產的各項費用大幅度上漲,而農業保險保障金額并未隨之調整,不僅與農業生產總成本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業保險產品即使與直接物化成本比也有較大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