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匯儲備現狀
外匯儲備過于集中于美元資產使得我國外匯管理收到美元幣值穩定等因素的限制,應適當增加外匯中歐元、日元等主權貨幣的比例,適當多元化,這樣可以有效分散風險;外匯儲備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其安全性是管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但不能為了保證安全性在外匯儲備的運用上太過保守,應該在做好風險預警、評級機制以及專業機構設立等一些準備的基礎上適當拓寬投資渠道,如適當增加股票投資的比例,因為投資股票的收益率遠遠超過債券收益率。
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2萬億美元。如何正確面對并合理應對高額外匯儲備,以確保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己經成為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2009年年底,我國外匯儲備現狀達到2.399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外匯儲備龐大的規模、快速增長的勢頭和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金融環境,給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思路和政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2012年3月,我國外匯儲備已達3.3萬億元。充足的外匯儲備對于一國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它是抵御國際經濟風險的堅實后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國經濟勢力和國際地位,同時也是本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但是持有如此巨額的外匯儲備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勢必造成巨大的持有成本。
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迅速。2009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1316億美元,同比增長17.84%。在1979年之前,我國外匯儲備從來沒有超過10億美元,甚至還出現過負值。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持續增長,貿易高速發展,外匯儲備開始迅猛增加。到1996年年底,我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此后上升相對平穩,2001年后,我國經濟的強勁增長迅速推動了外匯儲備的飆升,到2006年連續三年單年外匯儲備增量超過2000億美元。可以說,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外匯儲備迅猛增加,由零增至2萬多億美元。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這種趨勢正在發生變化。歐債危機以及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結構性調整讓國際資本從新興經濟體開始回流發達國家。去年7月以來,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貨幣一改以往持續升值的態勢而轉向大幅貶值,同時伴隨著罕見的資本大規模凈流出。僅去年9月,主要新興經濟體外匯儲備就合計流出了804億美元。特別是近期,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利差的縮小、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升值預期的削弱甚至逆轉、資產價格溢價預期的下降,正在不斷加劇短期國際資本流出新興市場國家。
2011年末,我國外匯儲備達31811.48億元,較2011年三季度末凈減少206億美元,這是我國外匯儲備現狀1998年以來首次季度負增長,資金流出的跡象愈發明顯。根據央行統計數據,我國外匯儲備近年來雖然也曾出現過單月凈減少現象,但季度凈減少現象確實十分罕見。
我國外匯儲備現狀以美國債券為主的收益率是低的,造成了大量的成本。但是相對于美國股票市場,投資國債是一種更優的決定。這也就證明了我國外匯儲備絕大部分用于投資美國債券卻又是必然的。因此,我國外匯儲備收益率被動的和美國國債收益率掛鉤又成為了一種必然。
政府今年8月份曾披露,現時財政儲備、外匯儲備共有2900多億元。金管局一直以穩健、保本為投資主要原則,投資回報率較低。